症状:鼻燥衄血、血色鲜红,伴鼻干咽燥、咳嗽少痰,舌尖红、苔薄黄。
治法:清肺泄热、凉血止血。
验方:
桑菊饮加减组成:桑叶 10g、菊花 10g、薄荷 6g(后下)、连翘 15g、杏仁 10g、桔梗 10g、丹皮 12g、白茅根 30g、侧柏叶 15g。功效:桑叶、菊花清肺润燥;薄荷疏散风热;丹皮、白茅根、侧柏叶凉血止血,适用于外感风热或肺燥伤津所致鼻衄。
黄芩清肺饮若热象较重,加黄芩 12g、栀子 10g 增强清热之力。
2. 胃热炽盛型症状:鼻衄量多、血色鲜红,伴口渴引饮、口臭、便秘、牙龈肿痛,舌红苔黄厚。
治法:清胃泻火、凉血止血。
验方:
玉女煎合犀角地黄汤化裁组成:石膏 30g(先煎)、知母 12g、生地 20g、丹皮 15g、赤芍 15g、牛膝 10g、侧柏叶 20g、白及 15g。功效:石膏、知母清胃火;生地、丹皮凉血养阴;牛膝引血下行;白及收敛止血,适用于胃火亢盛导致的大出血。
泻黄散加减若兼湿热,加栀子 10g、茵陈 15g 清热利湿。
3. 肝火上炎型症状:鼻衄突发、血色深红,伴头痛目赤、烦躁易怒、口苦咽干,舌红苔黄。
治法:清肝泻火、凉血止血。
验方:
龙胆泻肝汤加减组成:龙胆草 10g、栀子 10g、黄芩 12g、柴胡 10g、生地 20g、泽泻 15g、丹皮 15g、旱莲草 15g、白茅根 30g。功效:龙胆草、栀子、黄芩清泻肝胆实火;生地养阴清热;丹皮、白茅根凉血止血;旱莲草滋阴止血,适用于情绪激动诱发的鼻衄。
丹栀逍遥散加减若兼肝郁脾虚,加当归 10g、白术 15g 调和肝脾。
4. 气血亏虚型症状:鼻衄反复、血色淡红,伴面色苍白、神疲乏力、心悸气短,舌淡苔白。
治法:补气摄血、健脾养血。
验方:
归脾汤加减组成:黄芪 30g、党参 15g、白术 15g、当归 10g、龙眼肉 15g、远志 10g、酸枣仁 15g、阿胶 10g(烊化)、仙鹤草 30g、炮姜炭 6g。功效:黄芪、党参、白术健脾益气;当归、龙眼肉养血;阿胶补血止血;仙鹤草收敛止血;炮姜炭温经止血,适用于脾虚不能统血者。
黄土汤加减若阳虚较甚,加附子 6g(先煎)、灶心土 30g(包煎)温阳摄血。
5. 阴虚火旺型症状:鼻衄时作、血色鲜红,伴口燥咽干、五心烦热、潮热盗汗,舌红少苔。
治法:滋阴降火、凉血止血。
验方:
知柏地黄丸合二至丸组成:知母 12g、黄柏 10g、熟地 20g、山茱萸 15g、丹皮 15g、泽泻 15g、旱莲草 15g、女贞子 15g、玄参 15g、麦冬 15g。功效:知柏地黄丸滋阴降火;二至丸(旱莲草、女贞子)补益肝肾;玄参、麦冬养阴润燥,适用于肝肾阴虚、虚火上炎所致鼻衄。
茜根散加减加茜草根 15g、侧柏叶 15g 增强凉血止血之效。
二、名医临床经验方1. 蒲辅周教授止衄方组成:白茅根 30g、生地 15g、黄芩 10g、仙鹤草 15g、藕节 15g、侧柏叶 15g、栀子炭 10g、丹皮 10g。
特点:凉血而不留瘀,适用于各种热证鼻衄,血热重者加犀角(水牛角代)30g 增强清热凉血之力。
2. 朱良春教授凉血止衄汤组成:生地榆 30g、炒槐花 30g、白茅根 30g、茜草 15g、丹皮 15g、赤芍 15g、黄芩 12g、大黄炭 6g。
功效:凉血止血、化瘀通腑,尤其适用于胃热炽盛伴便秘者,大黄炭泻热通便、引血下行。
3. 干祖望教授敛衄方针对顽固性鼻衄:组成:煅龙骨 30g(先煎)、煅牡蛎 30g(先煎)、乌梅 10g、五味子 6g、白芍 15g、甘草 6g、仙鹤草 30g、白及 15g。
特点:酸敛收涩、固摄止血,适用于反复鼻衄、气阴两虚者,配伍仙鹤草、白及增强止血效果。
4. 张赞臣教授鼻衄急救方组成:血余炭 10g、蒲黄炭 10g、炒栀子 10g、白及 15g,共研细末,用消毒棉蘸药粉塞鼻。
用法:适用于鼻衄急性发作时,直接局部止血,配合内服煎剂增强疗效。
三、外治法与急救措施1. 中药塞鼻止血验方:
生大黄粉 10g、白及粉 10g,混合后用冷开水调成糊状,取药棉蘸药塞鼻,适用于热证鼻衄。
云南白药粉适量,撒于药棉上塞鼻,适用于各种证型鼻衄,尤其有化瘀止血之功。
2. 穴位按压与针灸按压法:紧急时按压双侧迎香穴、合谷穴,力度以酸胀感为宜,持续 5-10 分钟。
针灸疗法:
热证:针刺少商穴(三棱针点刺出血)、尺泽、内庭,泻法。
虚证:艾灸足三里、三阴交、脾俞,补法。
3. 冷敷急救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前额及后颈部,收缩血管辅助止血(注意避免冻伤)。
四、注意事项辨明病因:反复鼻衄需排除高血压、血液病(如血小板减少)、鼻腔肿瘤等,不可仅依赖中药,需结合西医检查。
饮食调护:
热证者忌食辛辣、羊肉、烟酒,可饮藕汁、梨汁清热止血;
虚证者宜食红枣、山药、桂圆等健脾养血,避免生冷食物。
情志调节:肝火上炎者需保持情绪舒畅,避免暴怒伤肝;阴虚者需规律作息,避免熬夜耗伤阴液。
预防复发:干燥季节可使用生理盐水滴鼻保持鼻腔湿润,避免用力擤鼻、挖鼻。
若鼻衄量大、持续不止,或伴头晕、乏力、面色苍白等,需立即就医止血,中医可作为后续调理或辅助治疗手段,辨证用药方能精准起效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沈阳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