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芪 15g、白术 10g、防风 10g(玉屏风散)
细辛 3g、荆芥 10g、诃子 10g、甘草 3g
桔梗 6g、鱼脑石 15g(先煎)、苍耳子 6g方解:
玉屏风散益气固表;细辛、荆芥疏风通窍,诃子收敛肺气。
鱼脑石化痰散结,苍耳子通鼻窍,桔梗引药上行。
加减:流涕多者加五味子 6g、乌梅 10g;食欲不振加茯苓 15g、炒莱菔子 10g。
2. 李振华国医大师验方:补中益气汤化裁方药组成:黄芪 20g、党参 15g、白术 12g、当归 10g
升麻 6g、柴胡 6g、陈皮 10g、甘草 6g
辛夷花 10g(包煎)、白芷 10g功效:健脾益气、升阳通窍,适用于脾虚气陷所致鼻塞、反复流涕。
二、气滞血瘀型慢性鼻炎验方1. 蔡福养教授经验方:通窍活血汤加减适用症状:鼻塞持久、鼻甲暗红肿胀、鼻涕黏滞、舌暗有瘀点、脉涩。方药组成:桃仁 10g、红花 10g、川芎 10g、赤芍 12g
当归 10g、丹参 15g、麝香 0.1g(冲服,或用石菖蒲 10g 代替)
辛夷花 10g(包煎)、苍耳子 6g、路路通 10g方解:
通窍活血汤活血化瘀,加丹参、路路通增强通络之力。
辛夷、苍耳子通鼻窍,石菖蒲开窍豁痰,适用于久病入络者。
加减:鼻甲肥大加三棱 10g、莪术 10g;涕黄加黄芩 10g、蒲公英 15g。
2. 干祖望教授特色方:“鼻渊三部曲” 之活血法基础方:桃仁 10g、红花 6g、赤芍 10g、丹参 15g
配伍:鼻塞甚者加皂角刺 10g、穿山甲 6g(代用品);兼气虚加黄芪 15g、党参 12g。
三、肺经郁热型慢性鼻炎验方1. 张赞臣教授经验方:清肺通窍汤适用症状:鼻塞、流黄浊涕、鼻内灼热、口干、舌红苔黄、脉数。方药组成:桑白皮 15g、黄芩 10g、栀子 10g、连翘 15g
薄荷 6g(后下)、桔梗 6g、甘草 3g
苍耳子 6g、辛夷花 10g(包煎)、鱼腥草 20g方解:清肺热为主,佐以通窍,适用于外感风热未清、郁而化热者。
加减:涕黏难出加瓜蒌仁 15g、浙贝母 10g;咽痛加射干 6g、牛蒡子 10g。
2. 王德鉴教授验方:辛夷清肺饮合苍耳子散组成:辛夷 10g、黄芩 10g、栀子 10g、桑白皮 15g
麦冬 10g、百合 15g、苍耳子 6g、白芷 10g
功效:清肺养阴、通窍解毒,适用于肺阴不足兼郁热者。
四、肾虚型慢性鼻炎验方1. 徐景藩教授验方:肾气丸加减适用症状:鼻塞、流清涕、遇寒加重、腰膝酸软、形寒肢冷、舌淡胖、脉沉细。方药组成:熟地黄 15g、山茱萸 10g、山药 15g、泽泻 10g
茯苓 15g、丹皮 10g、附子 6g(先煎)、桂枝 6g
辛夷花 10g(包煎)、补骨脂 10g、益智仁 10g方解:温补肾阳、纳气通窍,适用于肾阳虚衰所致鼻窍失温者。
2. 干祖望教授经验:补肾通窍法常用药对:熟地黄 15g + 巴戟天 10g(阴阳双补),配伍辛夷 10g、石菖蒲 6g 通窍。
五、外治法与特色疗法1. 中药雾化吸入(蔡福养教授经验)处方:辛夷 10g、苍耳子 6g、薄荷 6g、黄芩 10g、鱼腥草 15g
用法:加水煎煮后取药汁,用雾化器吸入鼻腔,每日 1-2 次,缓解鼻塞、消炎通窍。
2. 穴位贴敷疗法药物:白芥子 30g、细辛 15g、甘遂 15g、延胡索 15g(研末,用生姜汁调糊)
穴位:肺俞、脾俞、肾俞、大椎
时间:伏天或冬季贴敷,每次 2-4 小时,适用于虚寒型鼻炎。
3. 针灸与推拿针刺:主穴选迎香、印堂、合谷、足三里,肺虚加肺俞,脾虚加脾俞,肾虚加肾俞。
推拿:按揉鼻翼两侧迎香穴,配合捏脊疗法增强免疫力。
六、名医治疗思路要点久病多虚、久病入络:慢性鼻炎病程长,需辨明虚实,肺脾气虚者重在补气固表,瘀滞者注重活血通络,肾虚者兼顾补肾纳气。
通窍不忘顾正:通窍药(如辛夷、苍耳子)多辛散,需配伍扶正药(黄芪、白术等),避免耗气伤正。
内外合治:内服药配合外治法(滴鼻、雾化、针灸)可增强疗效,同时强调生活调摄(避风寒、忌生冷)。
注意事项慢性鼻炎需与过敏性鼻炎、鼻窦炎等鉴别,建议结合鼻内镜、过敏原检测等明确诊断。
苍耳子有小毒,用量不宜超过 10g,需炮制后使用,孕妇及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。
治疗周期较长,需遵医嘱足疗程用药,同时避免反复感冒加重病情。
若需个性化诊疗,建议至正规中医院耳鼻喉科就诊,由医师根据舌脉、体质开具精准处方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沈阳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